政策、經濟因素推動煤制氣產業迅速發展
下面新聞由專業生產試驗變壓器、直流高壓發生器、直流電阻測試儀、串聯諧振、變壓器變比測試儀、數字兆歐表、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儀、真空度測試儀、回路電阻測試儀等的廠家揚州市蘇中電力實習記者小苗推薦:
目前我國建成、在建或擬建的煤制氣項目已超過60個,年總產能超過2600億立方米,為國家規劃2020年總量規模的5倍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近年來,面對日趨嚴重的大氣污染,減少燃煤、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成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許多省市在能源規劃中,也提出擴大天然氣供應的目標,我國對天然氣供應的需求也因此與日俱增。
事實上,在2012年前煤制氣并不受鼓勵,甚至是限制發展的對象。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煤制氣與煤制油、煤制甲醇等其他煤化工產品類似,但其生產過程中在節能、節水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處于劣勢地位。因此長期以來,國家將其作為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產業進行管理,其發展也受到了限制。
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作為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的方式之一,煤制氣被賦予重要角色。這也為之前一直嚴控的煤制氣產業提供了發展契機。
除了政策因素之外,近年來煤炭價格下降、天然氣需求量迅速增加,也成為推動中西部產煤區紛紛上馬煤制氣項目的一個重要因素。
李俊峰說,煤制氣在國內的發展幾經周折。2011年以前,煤炭價格高企,煤制氣成本在每立方米兩元左右,與國內常規天然氣價格持平,煤制氣生產幾乎無利可圖。不過,從2011年起,隨著國內外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天然氣價格迅速增長,煤制氣生產成本下降到每立方米1.7元左右,而國內常規天然氣價格維持在每立方米2.5元以上。
此外,我國正在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加大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供應。據統計,2013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達1676億立方米,年進口天然氣530億立方米,估計供需缺口達到了220億立方米/年。
“特別是京津冀控制霧霾的各項措施出臺,天然氣成為稀缺資源。例如北京新增天然氣的門站價格高達每立方米3.14元,這導致煤制氣的價格競爭優勢增強。”李俊峰說,煤氣價格變化、天然氣需求量和進口量持續增長的發展趨勢,為我國中西部產煤地區發展煤制氣產業提供了較大的利潤空間和發展機遇,也成為中西部地區化解煤炭產能過剩和拉動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李俊峰說,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10月,我國建成、在建或擬建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共61個,年總產能達到2693億立方米。這些項目大部分布在嚴重缺水的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西部地區。
按國家能源局規劃,到2020年,我國煤制氣產量目標為500億立方米/年,而目前煤制氣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計劃總量規模的5倍。